認識物理治療 About Physiotherapy
1.1 認識物理治療
1.2 物理治療師的工作
物理治療是一門專業,所有物理治療師都經過大學三年的專業訓練,而且具有專業治療技術。在治療的過程中,物理治療師需要按每位患者不同的病情及需要制訂合適的治療及復健方案。由於每位患者的病況、身體狀況、工作需要及生活習慣都不一樣,因此,每位患者所需的運動方式、治療強度及方式都會不同,物理治療師會根據患者的不同需要再訂定治療的最佳方式。
而物理治療師的另一項工作,就是教育患者,改善患者的姿勢及習慣,當中包括軟組織治療、矯正患者的不良習慣、調整患者活動的方式等等。物理治療師會細心及詳細為您講解您身體所受的創傷及功能上的障礙等,及指正您的動作,避免您再次受傷,防範於未然。
1.3 物理治療是否需要花費很長時間?
每位患者的病況有所不同,而自身的痊癒能力亦有差異,因而就算是相同的原因,進行物理治療的進度亦會不同。物理治療師一般會每隔兩星期為您進行評估,以確定您的進度符合標準。一部份的疾病屬於退化性質,是由身體受時間的損傷及勞損所致,因此需要較長的治療時間。
除此以外,物理治療師亦會教授患者在家中進行合適的家居物理治療運動,患者宜多在家練習,配合物理治療師的指導,加速痊癒的進度,這對於快速康復至關重要。
1.4 物理治療師會怎樣幫到我?
物理治療通常包括以下各方面:
- 紓緩痛症。
- 肌肉強化及柔軟度訓練。
- 恢復關節活動度。
- 放鬆及壓力紓緩技巧教授。
- 身體耐力訓練。
- 調整及改善姿勢。
- 身體平衡力及肌肉協調訓練。
- 適當步行訓練。
- 安全須知及居家物理治療項目。
1.5 物理治療的治療方式
物理治療的治療方式可分為以下幾大類:
儀器治療 Modality Therapy
物理治療師會利用特製的治療儀器,來協助患者達到治療的目的。儀器治療包括:
- 電療 Electrotherapy
- 直流電療:如離子導入法等
- 低頻電療:包括經皮神經電刺激治療 TENS、間動電療等
- 中頻電療:即干擾波治療 IFC
- 高頻電療或透熱療法:包括短波熱療和微波熱療和磁療等
- 超聲波 Ultrasound
- 衝擊波 Shock Wave
- 水療 (包括對比浴、旋渦浴、水療運動等)
- 光療 (包括紅外線光療、紫外線光療、低能量雷射刺激等)
- 冷療 (包括冰敷、冰按摩、即冷噴霧等)
- 熱療 (包括熱敷、蠟療、透熱療法等)
- 手法治療 (牽引力、壓力、衝擊力、摩擦力等)
徒手治療 Manipulative Therapy
- 被動關節運動 (Passive Range of Motion Exercise,PROM exercise)
- 神經肌肉本體誘發術 (Proprioceptive Neuromuscular Facilitation PNF)
- 關節鬆動術 (Joint Mobilization)
- 關節矯正術 (Joint Manipulation)
- 關節動態鬆動術 (Mobilization with Movement MWM)
- 軟組織按摩術 (Soft Tissue Massage)
- 軟組織鬆動術 (Soft Tissue Mobilization)
- 肌筋膜鬆動術 (Myofascia Release):包含激痛點放鬆 (Trigger Points Release)
- 內臟筋膜鬆動術 (Visceral Manipulation,VM)
- 顱薦椎治療術 (Craniosacral Therapy CST)
- 拮抗鬆弛術 (Strain Counterstrain SCS)
- 貼紮 (Taping):含運動貼紮及肌內效貼紮 (Kinesio Taping)等等
運動治療 Movement Therapy
- 玻巴斯方法 (Bobath concept):也稱為神經發展治療法 (Neuro-Development Treatment NDT)
- 布朗斯壯方法(Brunnstrom Method):常用於中風患者病情評估與治療擬定
- 主動關節運動 (Active Range of Motion Exercise AROM exercise)
- 增強運動 (Strengthening Exercise):包含阻力運動 (Resistive Exercise)、彈跳訓練 (Plyometric Training)
- 穩定運動 (Stabilization Exercise)
- 伸展運動 (Stretching Exercise)
- 水中運動治療 (Aquatic Therapy)
- 本體感覺訓練 (Proprioceptive Training)
- 行走訓練 (Ambulation Training)
輔助科技 Assistive Technology
輔助科技是指運用科技的裝置,協助患者恢復他們原有的身體機能,及改善他們的生活品質。
- 輔具評估
- 虛擬實境 (Visual Reality)
- 生物回饋訊號 (Bio-feedback)
- 3D列印技術 (3D Printing)
1.6 我長時間受頸部疼痛及繃緊所困擾,是否能夠「斷尾」?
一般的頸痛源於我們頸部肌肉的勞損。我們頸部的肌肉,隨著年齡的漸長、日常不良的姿勢、或工作時需要長時間進行重複性動作等原因,令頸部肌肉每天都承受著微創傷,這些微創傷日積月累,令肌肉因而有不同程度的勞損及纖維化。
除此以外,其他因素如脊椎受到急性的肌肉拉傷或扭傷,所引致的痛楚亦會令頸部肌肉繃緊,從而限制了患者頸部的活動。這情況都阻礙了頸部肌肉的局部性血液循環,如果情況持續,更會造成缺血性的肌肉疼痛。
另外,當肌肉受到一定程度的創傷或勞損,都會直接影響肌肉與肌膜之間的滑動,令肌肉組織失去彈性。這些種種的因素都可以使肌肉的健康狀況每況愈下,形成惡性的循環。
要打破這種惡性循環,從而改善肌肉繃緊及疼痛,就必先要改善肌肉纖維化、肌肉的血液循環及肌膜彈性,方能使治療的效果得以明顯及持久。物理治療的原理是利用負壓力作為協力,從而使患者的筋腱周邊得以鬆弛,並增加頸部的活動範圍及減輕痛楚。經物理治療師的指導下,只要患者懂得如何預防肌肉勞損,痛症是可以完全康復的。